里程碑夜!犹他爵士完成体检,德国杯赛后刷纪录,媒体盛赞,更衣室氛围转暖-爱游戏在线入口
上一期,书单君和“书米”们分享了《相比16岁的爱游戏平台武亦姝夺冠,我更在乎36岁的你还有诗意吗?》(?爱游戏在线入口点击阅读)
今天是2月14日“情人节”,书单君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特别的爱情故事。
这个故事跨越了50多年,其中既有爱,也有苦,既有忠贞不渝和善良温暖,也有荒谬可恶和阴暗人心,既有特殊时代下小人物命运的坎坷,也有仿佛冥冥中自有定数的巧合。
先给大家看一张老照片:
这个女人是谁,她和我们要讲的故事有什么关系呢?
让我们就从这张照片的发现说起吧。
10封被扣了50年的情书
在重庆市长寿区,有一片长年水光潋滟、雨雾升腾的湖泊,名叫长寿湖。它是建国初期拦截而成的人工湖,1957年“反右运动”前后,这里曾圈建起“长寿湖农场”,大量从四川和重庆遣送来的右派分子在此劳教。
如今,长寿湖被开发成了国家4A级风景区,劳教农场也早已撤销,成立起长寿湖联合企业公司。
郭良,就是这家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,负责公司的后勤行政。
2008年4月9日,他爱游戏app下载接受了一项工作任务:对公司的旧档案进行分拣整理,没用的就付之一炬。
存放旧档案的是一座旧楼,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,正是当年长寿湖农场的核心办公场所。那些旧档案,也因年代久远,少人问津,混乱不堪。
郭良正在分拣整理,突然,从一叠旧信件中,掉出了一张泛黄的老照片。
照片上是一个约摸十八九岁的少女,微侧着身子,脸上不施粉黛,却透露着青春靓丽的气息。
照片背面还有题字:
送给亲爱的玲哥永存纪念
翔妹赠
1958年4月9日
真巧,也是4月9日!只不过,距离“翔妹”在这张照片后题字,已经整整过去了50年!
1958年,正是长寿湖的劳改农场时期。掉出照片与信件的柜子,属于当时的农场保卫科。而农场保卫科管理的,除日常安全事务资料,就是有关职工违法乱纪的记录。
照片上这个漂亮的女孩是谁?她的照片又为什么会和这些保卫科的材料锁在一起呢?
郭良翻检了整个档案室的柜子,结果在一个口袋里发现了更多信件,数了一下,共有25封,收信人均为“罗立平”。其中的10封,和遗落照片背后的落款一样,都是“翔妹”。
比如,在其中的一封信,翔妹写道:
“亲爱的,你好。奶奶的病又严重了,我们想把奶奶送到医院去,可是又没有钱……”
郭良反复甄别后发现,这10封信虽是“玲哥”、“翔妹”的兄妹称呼,却实为情书。
这些信件大多从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340号寄出,寄信人的名字是“周德翔”,大概就是落款的“翔妹”了。
周德翔,还有这些信件的收信人“罗立平”,他们是什么人呢? 这些50年前情人间的通信,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?
荒谬的年代,执着的爱情
2008年时,郭良只有37岁,50年前劳改农场时期的长寿湖,他当然没有见过。
但他知道,那是长寿湖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。1957年,声势浩大的反右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帷幕。在这次运动中,很多人被错划为右派。而长寿湖农场,当时正是作为这一批右派分子和下放干部的改造场所。
郭良揣测,这个叫作“罗立平”的收信人当年很可能是一个下放干部,或者是所谓的右派分子,但是更加具体的信息不得而知。
他细细翻阅这10封信,发现除了信头信尾出现的“亲爱的”称呼以外,差不多写的都是一些家事,偶尔出现恋人间的挂念。
但即便如此,信封或信纸上,还是被人用铅笔批注了“情书”、“情信写得如此肉麻”等字样,信的正文处一些写得情深意浓的地方,也被人用铅笔勾画了出来。
▲一封信件的背后被人批注:“情信写的如此肉麻还说是同胞妹妹”。
可以想见,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,这些私人间的信件是如何被劳改农场的管教干部拆阅审查,又如何被他们写上可恶的批注并扣留不转的。
“翔妹”在其中一封信中就这样写道:
“亲爱的,你好。我在14日和15日这两天内,给你写了三封信,不知道你是否收到。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你的回信,可把我急坏了……”
世上最痛苦的折磨,莫过于自己表达着思念与爱慕,而恋人却音信全无。在一些时间靠后的信件中,郭良明显看出,这位“翔妹”极度的担心和不安。他甚至还发现了一封用红笔书写的“绝交信”:
“为了使你得到真正的幸福,另去找一个比我好的姑娘吧……”
郭良不禁一惊:难道说,在那个政治压倒一切的荒谬年代,因为这些书信被扣压,导致了一对恋人的分手?而且,这些书信尘封了50年,已经分手的两人可能至今都没机会当面解释误会、弄清真相。
他感到很痛心,更感叹一个弱女子在畸形年代里对爱情的执着。同时,一个愿望在他的心里变得越来越强烈——他要找到当年的有情人,把这些迟到了50年的情书交给他们。
寻找“玲哥”“翔妹”
茫茫人海,从何找起呢?况且,时间过去了半个世纪,有关的知情人,他们还在世吗?
因为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是“长寿湖农场捕鱼队”,这是郭良选择的第一个寻找线索。幸运的是,当年长寿湖捕鱼大队的大队长伍成模依然在世,而且,这位已经70多岁的老人仍能回忆起罗立平。
伍成模说,长寿湖农场是1958年建成,《红岩》作者罗广斌是首任场长。罗立平是作为下放干部来到农场,后来又被打成了右派。他内向、老实,整天沉默不语,但踏实能干。
左二为《红岩》作者罗广斌
这些信息让郭良喜出望外,但是当他想了解罗立平的现状时,伍成模却告诉他,1960年时罗立平离开了农场,至今不知下落。
这条线索断了。郭良又想到信封上寄信人“翔妹”的地址:重庆市渝中区民生路340号。然而,半个世纪过去,那里早已重建,周围的人也说不认识“周德翔”或“罗立平”。
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网络和媒体了。
从发现信件的第二月起,郭良开始在重庆本地网站上发帖,他给自己的帖子起的标题是:寻找一个五十年前的女人。此后,这些寻人启事像青藤一样在网络蔓延,《重庆商报》等媒体也报道了郭良的寻人行动。
终于,约四个月之后,《重庆商报》接到了一位巫姓读者电话,对方有些激动地说:“你们要找的这个人我晓得,肯定是我同学的母亲。”她说,自己是外出游玩翻阅报纸,突然看到了郭良寻人的报道。很巧,这位读者在和同学联系后得知,情书的作者“翔妹”周德翔,刚好在重庆探亲!
2008年10月,一个阳光晴好的上午。重庆,这个曾经相爱的地方,已经66岁的周德翔终于看到了半个世纪前,她寄给恋人罗立平但被扣押的信件。
老人摸了摸信札与照片,喜极而泣。50年后再见情书,她的第一反应,是拨通远在北京的老伴电话。
因为电话的那头,正是她的“玲哥”,罗立平。年迈的罗立平同样激动不已,他嘱咐“翔妹”,“一定要把那些情书带回北京来,让我好好看看。”
“反右”时期的爱情
“翔妹”和“玲哥”终于找到了,而且,他们虽险遭拆散,却最终仍走到了一起,并且恩爱如初,确实令人欣慰。不过,半个多世纪前这两个年轻人的爱情故事,在今天听来仍令人感慨万千。
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“翔妹”周德翔说,她和罗立平相识于1957年。那时,自己还只有15岁,是重庆市二十一中的学生,而年长她11岁的罗立平,是姐姐的儿时好友,他从朝鲜战场归来分配到重庆市工人文工团工作,小提琴和二胡都很棒,人长得也帅。
当年的“翔妹”
“因为他小时候很苦,没有学到文化,后来他想要学习中学数学,我姐就说我妹妹数学还可以,让我妹妹教你。”
就这样,两人相识了,罗立平小名叫罗玲,她就叫他玲哥,而他就叫她的小名凤翔,他们从见面认识就是这样叫。
后来周德翔因编排舞蹈,常去找罗立平借歌碟,对于文艺的共同兴趣,让两个人特别要好。慢慢地,罗立平对这个小妹妹生出了爱意,可是几次表白,周德翔都拒绝了。
“当时我还很小,感觉很奇怪,也不好意思,当时全身都发麻了。我就说我这么小,你都那么大了。他就说我等你。我说我还要上大学呢。他说我等你大学毕业以后都可以。”
可是,天有不测风云。
1957年下半年,中央先后3次发出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决定,全国有百万干部下放到农村和工矿企业参加劳动,进行锻炼改造。
罗立平也因此被下放到了长寿湖农场。过去天天见面的两个人,只能以书信联系了。
也许文字的表达,或许更能传递内心的真情,俩人的距离反倒越来越近,信里也逐渐多出了思念的味道。1958年,他们终于确立了恋爱关系。
而1958年,也正是全国性大饥荒的开始。城市里开始实行口粮的定额分配,长寿湖农场的日子更是过得艰难。已经上了高中,在学校住宿的周德翔,听说罗立平在农场吃不饱,就自己省着吃,把粮票节约下来,贴在信纸上给罗立平寄去。

鸿雁传书,遥寄相思,书信给了两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的动力,也让他们时时憧憬着未来的共同生活。
可是突然,周德翔发现,罗立平不再给她回信了,至少一个多月,她连写数封信,都没得到回音。她悲观地猜测,长相帅气、多才多艺的罗立平也许已经另有所爱。在痛苦中,她用红笔写下了前文提到的那封“绝交信”。
直到罗立平一位回来探亲的同事给她带来消息,她才得知,在“反右运动”的风暴中,罗立平被莫名其妙地打成了右派!
罗立平被批斗现场,两人的通信也被拿出来,批斗人员说罗立平骗人、撒谎,他和周德翔根本不是兄妹,就是恋爱关系。当时,去长寿湖探望他的周德翔也在场,她当时就哭了,因为她没办法理解,为什么自己不能和右派分子谈恋爱?为什么普通的家信也能被扣上反动的帽子?
“反右运动”中的大字报
一个人的命运,敌不过时代荒谬的安排。
批斗会后,罗立平被送回重庆,在被以“坏分子”的名义送去监狱前,先转送到了重庆长航派出所。
这一年,这一天,周德翔永远都难以忘却。那是1958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,她赶到派出所,在附近花8分钱买了一个月饼,准备在分离前再见周立平一面。
近60年过去,已经是老阿姨的周德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,仍催人泪下——
“我就说,你安心在里面呆着。既然已经这样了,也没有办法。你放心,这个月饼,就当今天八月十五,我们就结婚了,你一半我一半,这不,合起来就是一个正圆嘛。不管多少年,我都等你。”
分离在即,两人执手相看泪眼,最终无语凝噎。
苍凉过后是珍重
结果,罗立平在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结核,监狱拒绝收监,他又被送回了长寿湖农场。
回去之后是更残酷的对待,他一度被吊起来打,打完后还被绑在树上。幸好,当晚,附近一位农民救下了他。像电影《肖申克的救赎》主角安迪一样,罗立平逃离了农场,那位朴素的农民又划船把他送到长寿县城。
徒步走了两天两夜,罗立平才走回重庆主城区,因为是从农场逃出来的,周德翔帮着他东躲西藏 ,南岸区的外婆家,江津县,甚至贵州……
1960年3月8日,这对恋人终于秘密结婚。后来形势稍好,两人又回到了重庆。当时,周德翔在一家部队医院工作,与右派分子交往是绝对不允许的。单位领导找了过来,逼她划清界限。
一边是得了肺结核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罗立平,一边是人人羡慕的好工作,柔弱的周德翔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:她愤然辞职,继续和罗立平相守相伴,而且为了生计,她开始卖苦力。
“我那会儿还去珊瑚坝筛鹅卵石,每天早上五点多种就要起床,一个月就挣十几块钱。我就穿一件空心的破棉袄,连肉都看得见,里面连内衣都没得穿。冷的时候,就在外面拿根绳子一扎。晚上六点多钟回家才吃一碗饭。当时我个子又小又瘦,只有六十斤重,六十斤还要去挑一百斤的鹅卵石,你说苦不苦,当然苦。”
这般艰辛的日子,一直熬到“文革”后才结束。
1980年,被错划成右派的罗立平终于得到平反,重新回到了重庆工人文化宫的工作岗位,他们俩的生活也恢复了正常。因三个女儿在北京工作,退休后从1994年至今,夫妻俩就到了北京女儿家暂居。
苍凉之后,是喜悦与珍重。
往事如风,伤痕如烟,一切慢慢幻化消失。若不是郭良无意间发现了被扣压50年的旧书信,这段特殊年代的患难之爱,可能仍会被尘封下去,哪怕它是那样的波澜壮阔……
???
有媒体曾报道过周德翔阿姨的故事,书单君至今记得当年这个故事带给我的震撼。
2014年的春天,书单君终于与周德翔阿姨取得了联系。三年来,每逢佳节,我们总会互致祝福,平时关于新闻话题,也多有互动。
前几天,写作此稿时,书单君还拨通了周阿姨的电话。聊起往事,她说,罗立平早年患上的肺结核病未能根治,如今已变成了肺气肿,她得一边照顾年迈的丈夫,一边照顾年幼的孙子。
对于失而复得的信件和照片,两位老人对于千里之外的热心人郭良,充满了感激。周阿姨说,他们两人的这份爱情,不曾被艰难时局拆散,多少艰辛荣辱与共,某一天若她想写回忆录,必将这些见证逝去岁月的情书收录进去。
“翔妹”与“玲哥”的爱情,是悲剧也是喜剧;它有时代造成的伤痛,也因坚韧铸就了传奇。书单君想说,有些爱情之所以伟大,就在于它经受了时代磨难,仍能这般泣血相爱。
木心先生在《从前慢》中写道: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/ 车,马,邮件都慢 /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。
一段情,爱上了,便不因风雨阻隔,不畏世事艰难,此生携手共度。
这样的爱情,愿你也能拥有。
??
p.s.上周我们的买手妹子给大家推荐了一款神器,很多“书米”看完后,都忍不住献出了他们的“第一次”:
第一次发工资,要送给爸妈做礼物;第一次在微信上,激动得想马上剁手…
人生很多事,都是因为有了第一次之后,才开始变的不一样的。
如果你没看过这篇文章,可戳下图查看
????
另,年前给大家推荐的艺术启蒙书,断货之后终于又补上了。我知道在很多人眼里,艺术没什么用,但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。还是有那么一些人知道,发现和感受美的能力,事关孩子未来的幸福。
如果你也一样
不妨点击下图查看书单君的推荐
????
*以上两图为广告
本文参考《女子写给恋人10封情书被农场扣留50年》(《重庆商报》,作者黄平)、《迟到五十年的情书》(重庆电视台《重庆发现》)等媒体报道。
信件照片来自《重庆商报》,摄影记者吴珊。
另:书单招聘还在继续,如果你正准备换工作,可戳此查看岗位详情?书单招聘|和谁一起工作,到底有多重要?

2条评论
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! It'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.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.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.
楼主加油,看好你哦!https://www.2kdy.com
发表评论